密宗文化
密宗文化
真如親王事蹟考
怡然金剛撰
弘法大師十大弟子之一,唯一的弟子成功到中國西安,並南下入印求法者。由於本為親王,為大師身邊地位最為特殊的弟子。
大和超昇寺開山祖師,第五十一代平城天皇的第三子,母伊勢繼子,原稱高岳親王(日文又寫成高丘親王)。又有五個稱號:(一)遍明和尚(二)入唐三御子(三)龍池邊三君(四)皇子襌師 (五)頭陀親王。
大同四年四月嵯蛾天皇即位,被冊立為皇太子,弘仁元年九月,即冊立太子一年不足,尚侍妃藥子及兄弟藤原仲成挑撥早已退位的平城天皇重奪帝位失敗,受連累失太子位。當年親王才十二歲,十二年後拜弘法大師為師,法號真如,住於東寺。真如天資聰穎,志氣宏邁,從道詮法師學習 三論,從圓修法師學習法相宗藥師寺體系,最終被弘法大師喻為難得密乘龍象,兩部灌頂傳法阿闍黎位,與實惠、真濟、真雅、道雄、圓明、杲隣、泰範、智泉、忠延合稱「十大弟子」,以「真」 字排代表弘法大師親手為其剃度者。承和二年正月獲賜平城舊宮三十餘町之地,逐興建不退寺及超昇寺。貞觀二年七月再賜平城京中水田五十五町,齊衡二年九月,勅令官拜東大寺修理大佛司撿校 之職。貞觀三年功畢,同年三月主持東大寺無遮大會,舉行佛曲慶讚盛典,精聲明學,次年奉請於 山陰、山陽、南海、西海傳法修持。後於大師歿後,不願在僧侶團中生活,大志入唐,貞觀四年七 月由法弟真紹外甥及弟子宗叡及襌念等六十餘人陪同入唐,由太宰府出發,九月到達明州(即今寧波),時為唐咸通三年,翌年十二月北行,五月到長安,入住西明寺。留學僧圓載向唐懿宗奉請, 親王入唐,唐懿宗親自接見,並由青龍寺法全阿闍黎傳法灌頂,一說親王感法全唐法密凋零拒受灌頂禮。又代為求得入印度之官符令。咸通六年正月由廣州光孝寺出發,經南洋海路入,其後失去消息。貞觀八年,宗叡等回國,將親王入竺事奉請天皇,當時親王未出家前之皇子兄弟四人以其存歿不明原因乞求親王封地,獲批。留學僧中瓘上奏指親王入竺時途中遇上流砂,於羅越國(即今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附近)入寂於流砂中,但非目擊。傳法弟子有壹演、由蓮、隆海三人,超昇寺由壹演任座主。親王遺跡之院包括有高野山遍明院、親王院、大和宇智群河送院、山城葛野群西芳寺、丹後加佐郡金剛院等,在金剛院之西南丘陵,有親王遺骨埋藏之傳說,著作有瑜祗經疏一卷,胎藏次第一卷等。
親王之傳說極多:
(一)其中在圍棋歷史典故中,日本圍棋界有說親王為日本第一圍棋高手,曾於中國與圍棋第一高手顧師言較量,其局至今為圍棋界人士津津樂道。第三十三著「鎮神頭」敗於中國第一圍棋高手。至今日本圍棋第一人。
(二)印尼婆羅浮屠建於公元750〜842年間,正好是親王赴印同一段時間,因此有一說此曼荼羅為親王影響當地岳帝王國(Sailemdra)時期的佛教作品。
(三)日本史籍《頭陀親王入唐略記》記錄親王到了明州住了兩年,再經洛陽到長安,於公元866年前住廣州法性寺(即今光孝寺),十年後傳出,他在羅越羅(即馬來半島柔佛州一帶)途中圓寂。一說為虎所害,以身侍虎。親王事在網上有討論,南洋商報曾報導有讀者在柔佛打獵時,見過一群古墓堆,以天干地支漢字寫成,估計可能是親王及其弟子的古墓。因此有一說為:「千年古城料為羅越首都,存有日皇太子墳墓」之說。文中道:「哥打格蘭基古城的發現者萊米表示,日本史上曾記載皇太子高岳親王在羅越國遇到老虎襲擊而死亡,因此有可能在哥打格蘭基古城找到親王的墳墓。」親王童年在宮廷鬥爭中,年長在僧侣門中,均格格不入,一生坎坷於鬥爭中。有說具厭世思想,故入竺為其解脫也。
(四)公元822年削髮,四十年後,得天皇敕許,乘坐唐商張友信的海船,於862年出海入唐, 同船有宗叡、賢真等僧俗家眷60餘人。
(五)道詮曰:「漢家諸德,多乏論學,歷問有意,無及吾師,至于真言,有足共言焉。」親 王來華証實弘法大師早已脫超其師之後的傳人,大師法脈勝中土傳人之証!
(六)入竺的隨行者,日人有安田(Auten)、圓貢(Engaku)及空丸(Akimaru)共三人。均為譯名,正名尚待求証。
(七)入竺的日僧為「金剛三昧」比任何人都早,史蹟不多見。親王為第二人。
(八)《高岳親王航海記》及《高岳親王入唐記〜廢太子和虎害傳說之真相》二書曾有出版, 前書為澁澤龍彥所作,後為佑伯有清所寫。但相信猜測較多。
(九)查四國第35番為「清瀧寺」稱為「真如親王の逆修の塔」,真如曾在此修行,修五輪塔逆修法,一切反轉來修,達成正果。因此有「清瀧大師」之稱,以逆修為其伏藏。逆修為字輪觀内心法。
(十)☆ 弘法大師之御影由真如親王所繪,八大祖師亦為其所繪,現正藏於飯盛寺。此畫正是月亮大師。
(十一)☆ 公元799出生,78歲死去,即877年,均為傳說。一說真如進入印度,效大師 入定留身,給自己一個永沒清楚的圓寂時間,是另一種的入定留身。一說他生於799年,歿於866 年。67歲入印時亡故。
(十二)日本史籍《頭陀親王入唐略記》對真如法親王入唐有詳細記載。該記由陪伴真如法親王入唐的伊勢興房撰著,正文從公元861年3月日本天皇敕許親王入唐起筆,寫到公元865年6月歸國,以日記方式記錄了真如法親王入唐求法的歷程。公元862年9月,真如法親王率僧俗60 人,搭乘唐朝商人張友信之船從值嘉島出發,抵達明州(今浙江寧波)。上岸後明州官府立即奏聞京城。三個月後接京城敕符,允准進京。於是,真如法親王一行辦妥官牒後,經越州、揚州、洛陽, 抵達長安。
不過,真如法親王入唐的目的,並不是像之前日本遣唐使那樣來中國學習唐朝的制度和文化, 而是為了解惑。他的迷惑也許同他特殊的身份有很大關係。人生的大起大落,可能使他在研習佛教的過程中融入許多更深層次的思考。因此,儘管已經65歲高齡,他仍然下定決心漂洋過海來唐尋找佛教的真諦。然而,不畏難險來唐,歷訪高僧之後,他依然非常失望。據說,真如法親王在長安時,唐朝皇帝曾特命青龍寺高僧法全負責解答他的疑問,但雙方激烈地探討7個月之久,法全始終未能給予他滿意的回答。於是,真如法親王決定親自前往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求法。完成其師弘法大師未完之心願。公元865年,他從廣州出海赴印度,其後音訊全無,傳說他死於羅越(今新加坡)。
真如法親王入唐是在日本派出18次遣唐使(第18次遣唐使實際上是最後一次,第19次遣唐使並未成行便終止)之後,這時的日本經過一百多年對唐朝文化的消化吸收,已經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唐風文化,同時也進入了一個對唐文化的反省期。所以,真如法親王入唐已經談不上是對唐朝文化頂禮膜拜。即使真如法親王在長安同顧師言對弈確實是輸了,也並不意味著唐文化依然具有強勢。實際上,真如法親王入唐後又轉赴印度求法,反映出他對唐朝文化產生了一些懷疑。至少他認為佛教從印度傳入唐朝,再傳入日本,這個過程中已經失去了真諦,他才會產生再去印度求法的想 法。赴唐後再赴印,是當年佛弟子的夢想。
(十三)真如法親王的塑像,原本藏在舞鹤港的金剛院。在曰本南侵馬來西亞各處之際,真如法親王的歷史曾被有心人宣揚。在東京成立過推動真如法親王行誼與研究其遺教影響的組織,而這一組織也推動了在“昭南島”(新加坡)擺置真如法親王半身型像的建議,認為除了日本本土外,
只有在親王歸寂的土地上建碑立傳才能有意義。1943年9月這一活動達到了高潮,在組會的活動中,來自京都帝國大學的新村博士(原文:Simmura)考據說真如法親王逝世的地點是在馬來半島雪蘭莪州的蘆骨(Lukut),(註:怡然金剛赴馬來西亞時此地曾發生地震),而另一位筋本直次郎博 士(原文:Dr. SujimotoNooziro)則強調應以3月2日為真如廣州出海紀念曰,並應作為“大東亞共榮圈”的紀念日之一。(請注意3月2日的32字)
真如法親王值得人們紀念和效法的地方,是他為了自己的民族,而且是為了把真理帶給自己的民族,不惜遠渡重洋求法。以其原本來自富貴逸樂的皇室背景卻能不辭難辛,更是教人敬仰。
有關真如法親王的歷史,肯定是日唐佛教交流史的一部份,他對日本佛教的影響亦無庸置疑。但是他對馬來西亞佛教顯然並不曾有遺留太多的影響;而1940年代之後他的地位在馬來西亞被尊崇又是不恰當的涉及了政治因素。結果,很不幸的,隨著大日本帝國在1945年戰敗,真如法親王到過馬來西亞的事跡,也就湮沒了。這樣一段事跡若被遺忘,對他也是不公平的。
(十四)☆ 又文記載:十五年,大和守〜從四位上〜在原朝臣〜善淵,前肥後守〜從五位上〜同〜 安貞等上表請:「無品〜高丘親王入唐之後,多歷年序,歸卻之期已過,存亡之分難決,而偏准於平常,猶受其封邑,靜而思之,慙悚難耐,伏望,早被返收,將免謗議。」敕:「存亡難卜,何許來請焉。」親王,身殞中途,神馳半月,昔為千乘之皇儲,今作單子之旅魄,彼菩提之求,何必出戶,然,厭世心深,甚哉苦行,親王,始登震坊,世人號曰〜蹲踞太子,雖見廢,非其罪,而理有必至, 靡可預防,豈天意乎,豈人事乎,何姪嬖之傷化,而俗諺之如期,書曰:「牝雞之晨,惟家之索。」 信而有徵歟。此段歷史值得細味。
(十五)壹演803〜867(其傳人),和州超昇寺座主,姓大中臣,俗名正楝,山城人,備冊刺史治知麻呂之子。弘仁年間,事嵯蛾天皇,位達内舍人職,由於兩位兄長相繼離世而生灰厭世,於藥師寺受戒明和尚之得道,承和二年獲具足戒。喜持金剛般若經,後於東大寺認識真如親王,當時親王主管東大寺復修工程,壹演心儀拜師,學習密法。(得其真傳)後得一老婦送出宅為寺,内藏古佛,慢慢營建,成相應寺,更在洛陽即(京都),東北鴨川西岸成得觀音大法,貞觀七年十月藤原良房大病,權臣邀師加持,速即痊癒,天皇躍升為權僧正。並任超昇寺首座。貞觀九年七月十二曰坐小舟浮於江上坐化,壽六十五。勅封為慈濟師。生前愛於深山幽谷修持,鞍馬谷及稻荷峰修行遊歷,因此被稱為谷僧正及峰僧正。他比師父真如小四歲,但比親王早死十年。
(巧合)
(一) 密法歸華之第一間聯系寺廟在南京,當時被邀前往參加平頂儀式,順將1997年四國八十八遍
路之泥沙陷埋於此,此廟名為「真如襌寺」。
(二) 權田雷斧曾說他的前生是真如親王。二人均有密法歸華之想法,並認為空海弘法大師比唐代之
後的密法高僧優勝者。
(三) 供在扶正堂的大師,本有意寫「青龍大師」,象徵有日回到西安青龍寺,但奇怪地一直寫成「清
瀧大師」,至今發現35番親王之逆修地為「清瀧寺」,親王稱為「清瀧大師」早在扶正堂奉
拜多時。
(四) 淳和天皇是真如親王的七叔父。
(五) 真如親王一角在「空海傳」中有亮相,在「藥子之亂」一段戲中有出現。但當時他只有十二歲。
(六) 真如親王入唐有六十多人同行,入竺只有三個隨從。在廢太子到出家前十年依然過著皇子生活。
(七) 真如親王與弘法大師關係微妙,雖然為其弟子,因是太子身份,與其他弟子的份量不同,弘法
大師對真如比其他弟子客氣及重視,特別是真如曾偷睹大師神通而拜師,其神通法為何?此中
暗藏真如親王比其他僧人較具凡夫之背境,大師以此可能直傳了秘法給真如親王,招來很多誹
言。注意:他的身份及背景,曾具後宮聲色,別於其他僧侣。
(八) 弘法大師比真如大十六歲。大師入定留身時,真如四十六歲,在大師入定後二十年,真如赴唐,
傳說再現。但大師入定後二十年真如在那裡?唯一的線索,是他在四國清瀧寺行逆修法。所謂
逆修法,就是一切倒轉來破執。如123轉為321來修。因此真如的伏藏,便是「逆修法」。真
如逆修本尊為「藥師」即「清瀧寺」的本尊,每當唸此咒,便伏藏顯現,逆修即回到過去,順
修是到將來。
(九) 真魚與真如同音,大師原名叫真魚,以自名為其僧號,可見其重視。大師曾說,親王具有修行
的良好的本質。
(十) 大師給真井御前的僧號為如意,另外侍修如壹及如円,真如親王的僧號橫誇了「真」字及 「如」
字排,暗藏男女兩脈之玄機。又真如的傳人叫「壹演」,正是「如壹」及「如円」(演) 同
音,而「壹演」之國語音,竟然是「怡然」。令人稱奇。
(十一) 大師眾多弟子中,只有真如親王能如大師一樣赴唐取二部大法灌頂。這是十大弟子無人擁有
的際遇,因此密法如要歸華,真如的條件是最合適的,因此被選有一定的原因,而從背境到
際遇,真如親王都沒有具有極大戒律的僧侣氣質,他具有凡夫親王的修行氣質為主,他也曾
喻為「情熱」之大師弟子,「情熱」意指欲赴天竺完大師大願,他的情史相信也不會簡單。
(十二) 真如親王不列入「入唐八家」之一,因為他沒有從唐帶回任何東西,他反之認為日本的密教
已經超越中土。「密法歸華」是唯一的他會這樣做,就是把大師的精彩送回來。這心態,在
權田雷斧當年,便同此心態,也是修明密目前的心態。將大量東密回哺中華,這「東密」 正
是弘法大師的密教精華。
(十三) 真如親王如果在法界聽到大師的命令「密法歸華」,他被選中的原因,是因為他是一個具居
士身的僧侣,多於一個只懂戒律的僧侣,身份特殊。為何密法歸華用居士身不用僧侣身, 因
為密法大圓滿的無上瑜伽,以居士來流傳,較沒有誹言。如不傳無上瑜伽,東密永遠落後在
藏密之後。
(十四) 所謂開壇,是逆修法的顯現。也是真如親王所示的秘法之一,逆法指回到母胎,每個人顯露
出前世宿命之相。清瀧寺本尊為藥師故,以藥師咒反應最大。
(十五) 大師與如意及淳和天皇的交往,其中真如親王陪同的可能性最大,因真如稱如意為叔母,淳
和為七叔。大師弟子中能懂宮内禮儀者,只真如一人而矣。能獲天皇賜地建廟者,大師弟子
中無一人,因此真如不必爭大師的地,也不會接班高野山及東寺等,他有自己的寺廟。這令
他不與其他弟子爭奪寺廟有因。也可以有獨特的修行空間。
(十六) 從真如親王身上,可窺見何解有「密法歸華」。也為何空海文化早已湮沒在今天。重振空海
文化是今天密法歸華的主旨,這「密法」二字,應指一千二百年前空海的密法,非在日本經
歷千年歷史變化後的今日高野山文化。可見直傳大師的思想,唯真如這一線索可以完成。其
中包括了理趣法。